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中国企业 > 专题

饲料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4-03-05 13:08:21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2014年,是饲料行业复苏的一年。因为下游养殖低谷回暖,上游原料成本压力减轻。饲料龙头企业将通过平台化提升竞争壁垒,提供专业化的技术、管理、信息、金融等综合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尽可能提升养殖收益,进而分享蛋糕变大、份额提升的果实。

如今的中国变化很大,10年以后,变化会更大。

饲料行业也是如此。

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很重要。它决定了饲料企业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个行业是否已经不一样了也许变化没那么明显,但经年累月的变化,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趋势。

发现变化

变革本身才是永恒不变的,站在行业的高度看问题,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发现变化。而看到时代左右的人,也在左右这个时代。

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将消失。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竞争中退出市场。包括关闭、重组、破产等,以中小企业为多;二是在发展中变脸了,2012年饲料产量前10强的企业,新希望、正大、温氏、正邦、通威、唐人神、山东亚太中慧都不认为自己是饲料企业。2013年9月23日,大北农宣布投资100元亿养猪,目标指向中国生猪全产业链经营领导者,也不再认为自己是全饲料企业。

利润进入下行通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因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和原料市场与国际接轨导致的经营成本上行升;二是因市场竞争加剧引发的利润率下滑,一吨饲料赚数百上千的美好时代让人留恋,成为传说,赚钱变难了。

资本逞威。随着产业成熟度的提升,其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特点将逐渐显现并占据主导,会有更多的饲料企业谋求上市。在资本的力量面前,中小企业将成为狩猎的对象。

行业互联网化。饲料企业要懂得以人、信息与速度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实现由农业化思维、工业化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有别于最初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站的建设,这一次将以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服务平台、高效网络管理平台为特点。

饲料行业必然会全面互联网化,对于饲料企业,不能与时俱进,即意味着落后,而落后就会挨打。

“混业经营”时代来临。饲料行业的“混业经营”现象已经很突出,今后将会更突出,因为只有延伸产业链才能更好的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产业链将成为一线饲料企业的主流选择。

“第三产业”成掘金蓝海。一个强大的产业,离不开强大的第三产业支撑。金融服务、数据服务、信息服务、传播服务、品牌服务、移动互联服务等将野蛮成长。

现代畜牧业转型进程加快。一是政策推动,二是消费端的拉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注意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要充分考虑土地承载能力和消纳能力,合理规划,走“循环经济”之路。

挡不住的数字野火。数字野火意指非常迅速地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虚假敏感信息。“香蕉事件”导致海南香蕉损失惨重,“抢盐风波”引发全国盐业市场混乱,“药残鸡”致使鸡农损失惨重,“H7N9流感”重创国内家禽业。

由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农牧企业,尤其是其中的上市公司,面临的舆情环境更加复杂,这对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网络声誉管理、舆情应对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看到未来的事情

时代变了,老办法已经不灵了。做企业就是做趋势,趋势从哪里来?趋势从正确的发现中来,这就需要我们能更多地理解消费者。

现在饲料企业的问题在于远见不够,没有看到整个社会,整个产业发展的变化。于是,昨日成功之原因,却成了明日失败之根源。

我们现在看诺基亚,非常可惜。所以,越是大型饲料企业,越要战战兢兢。

新希望六和股份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认为,农牧行业在未来有三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基于效率驱动的成分。第二,基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提升。第三,基于消费端的可靠性提供。

未来怎么做

淬炼专业能力。这是中小企业在未来的立身之本。我国的养殖环境决定了,只要你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上乘,你就能做到生存和发展。

PK运营效率。这是中小企业的强身之本。如果专业能力相差无己,这时候效率就是关键了。出色的专业能力加上给力的运营效率,你就能做到一定规模。

全面拥抱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的生意、服务还是传统的方式,那么是没有未来的。越来越多的人在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交易搬至网络,如果你不拥抱网络,他们就会去拥抱别人。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要全力拥抱互联网。

走起国际化。国际化是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涉及到资源、市场、资本和技术这四项,假如大型饲料企业有能力去运作的话,那么会有很大的空间。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人口、养殖量严重不匹配,从长远看,要想不再错位,出路只有国际化。

聚焦消费端。过去,是饲料业拉动养殖业;今天,是养殖业影响饲料业;未来,是消费端决定饲料业。我们不少的饲料企业,生产有品质很好的肉蛋奶,但总是卖不过双汇、雨润、蒙牛等,利润也是大为不如,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走到消费端。

从关注养殖端,到聚焦消费端,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通过转型,从原来专注于生产转到对品牌的认知、对消费的认知,这是一个很大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很有必要,因为这个产业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评价,而农牧产业最大的机会也在这儿。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