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总站 > 食闻天下

兼谈正确发挥媒体在食品安全中的舆论监督作用

发布时间2013-04-19 17:23:54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在全球经济增长陷入困境的今天,一些国家通过媒体对国外产品质量的报道,往往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企图通过构筑舆论壁垒来阻止国外产品进入的做法,其实质不过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翻版而已。

一、舆论壁垒的特点

与所有的贸易保护措施一样,舆论壁垒通过故意夸大某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缺陷进行妖魔化宣传,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一是方式的隐蔽性。传统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舆论壁垒最大的效力在于通过不实宣传使消费者对国外产品望而生畏,从根本上消失了购买欲望。舆论壁垒正是通过影响消费者心理,引导民众对特定当事国的整体形象产生抗拒,从消费者这一终端抵制外来产品,迫使出口国自动减少乃至停止出口。负面舆论在发酵之后以所谓“民意”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极其隐蔽的形式造成竞争对手的产品逐步丧失市场。

二是影响的广泛性。舆论壁垒对出口国的负面影响和伤害要远大于其他的贸易壁垒形式。因为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都是可以克服的壁垒,如通过对产品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可以消除或减轻这些壁垒的影响。而且以往各种传统的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某个产品或某种产品而制定的,影响一般都只是个别产品,而舆论壁垒则是针对整个行业进行全面封锁,具有影响范围广,时间长的特征。

三是传播的迅捷性。当今时代,舆论形势、传播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媒体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境内媒体与境外媒体并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即时化、多样化、便捷化、国际化,任何不良信息都有可能通过互联网、手机在人群中发酵并一夜间暴发从而演变为公共危机。舆论焦点转移迅速,限制了当事人的反应时间和空间。

四是目的的双重性。舆论壁垒除了具有经济上的贸易保护目的之外,还往往具有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如前几年,一些国家恶意低毁“中国制造”,其实质不过是政治上的“中国威胁论”在经济上的翻版罢了,其最终目的是要干扰中国的发展。

二、舆论壁垒对我国出口食品的影响

由于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外媒体趁机大量炒作,由此给中国整个食品行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凸显。一些国家因我国某个地区的个别食品出了问题就全面封杀我国所有的同类产品,给整个行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以至于中国产品在当地无人问津,只能退出市场。

如前些年,日本媒体针对中国农产品、食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做了很多不客观或夸大的报道。在媒体不实报道的影响下,中国食品在日本曾面临着“消费者不敢买、销售商不敢卖、进口商不敢进”的尴尬局面。由于媒体大肆渲染误导消费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近年来发生的禽流感、瘦肉精、苏丹红、孔雀石绿、劣质奶粉、三聚氰胺等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让国内相关企业内销深受其害,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中国食品的整体形象,给中国出口企业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信用危机,制约了国外市场对我国食品的进口需求。

三、中国应对舆论壁垒的措施

由于舆论壁垒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贸易壁垒,其主要通过一国媒体有意的负面宣传报道,贬低他国的产品质量,使他国产品声誉受损或消费者时其产品误解,从而达到限制他国产品流入和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实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隐性手段。

首先,要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防范。国外常常以各种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如前些年由于信息不灵,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企业农产品出口到日本时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原因是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而对方对我们了如指掌,一旦发现我们有优势产品,对方就制定相应的对策限制我们的产品。针对这种情况,业内专家就建议国家应建立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可能遇到的舆论壁垒的信息情报,紧密跟踪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及时了解、收集、跟踪国外一些媒体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向企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企业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

其次,要积极与境外当事媒体沟通。在遭遇国外舆论壁垒时,积极与境外当事媒体沟通才是化解危机的上策。当国外媒体对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歪曲事实的报道时,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或当事企业应尽快与有关媒体取得联系,相互沟通,讲清事实。必要时请国外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参观中国产品加工企业,展示规范化的生产流程,达成正本清源的作用。

为消除国外媒体炒作我国食品安全给出口食品行业带来的消极和不良影响,作为国内的媒体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我国在确保食品安全性方面所采取的一些积极措施,宣传中国政府十分关心消费者安全,中国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同时,进一步指出一些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歧视性贸易措施,让国外消费者全面了解事实真相。

第三,要正确发挥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作用。事实上,近年来媒体的宣传和炒作已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如前些年上海的“瘦肉精”事件、河北的“红心”鸭蛋以及“致癌”多宝鱼事件,人们都不敢购买相关产品,造成其产品大量积压和大幅度降价,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

因此,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对于确保产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及时曝光和揭露产品安全的事件,才能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止少数的媒体不顾事实、违背道德、以偏概全、蓄意炒作、制造事端。目前国内媒体在对产品质量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少数媒体却存在一定的新闻炒作现象,为国外媒体的反面报道提供了口实和证据。例如,前几年中国水果在越南被媒体宣称“有毒”,其新闻源头恰恰在于国内媒体对中国水果质量的监督性报道,本来国内媒体的本意只是指出一小部分产品有问题,但被越南方面添油加醋后就变成了全部中国产品的问题。

另外,媒体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的报道,科学、准确传播信息,也是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对此,有关专家就指出,国内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问题报道时应正面报道为主,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而不应该一味地制造喧染,危言耸听。

第四,加强我国食品安全危机应急机制研究。近年来,我国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一方面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社会恐慌;另一方面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同时,此类事件也影响我国食品在国际上的声誉,为外国限制我国食品出口提供了理由,严重制约我国的食品出口。食品安全由于其自身特有的敏感性特点,一旦发生危机便将产生无法估测的效果,其所产生的效应将会无尽扩散,因此如何紧急快速的应对显得非常重要。目前,虽然我国在食品安全危机的应对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和改善,但总体而言,其仍需完善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应对食品安全危机的能力。《中国检验检疫》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