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总站 > 在线课堂

何以兴农对“互联网+”的理解和实践

发布时间2015-08-29 09:36:16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何以兴农

何以兴农对“互联网+”的理解和实践

“互联网+”的核心正是“打破、重建”。

对于农业,我们需要“打破”的正是那些不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生存方式,需要“重建”的也正是跟得上新形势发展步伐新秩序。即“修正过时的模式”,其中不乏自我革命、自我颠覆的东西!

顺农者兴,逆农者衰——这样说应该是可以成立的!农民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几乎仅仅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定单农业。只可惜我们一直只在拼命从农村抽血,什么农民工、什么金融,而且一直都是只抽不补……

导致我们现实的种种生存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我们该去替农业好好深刻反省的时候了,否则,我们赖于生存唯一基础将土崩瓦解。

既然必须应变,那就务必变得更彻底、更到位。“既得换汤,又得换药”。

下面,就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践行做个简单的介绍:

1.打破、重建

面临环境乃至食品频繁曝光的诸多问题,我们反复强调:我们首先必须改变消费习惯,与其总是十分纠结(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去消费已经成熟的饮食产品,还不如再向前走一步,直接去消费水土,即从水土涵养的根源处就开始替我们自己守护健康的物产。

我们还在努力打破“论斤论两的价格博弈”的交易方式,因为这种博弈必然导致生产者控制成本、追求产量,而成本和产量又直接关系产品品质。所以,我们建议大家采取“认养水土”的方式来保障我们的饮食生活品质。如果这样的话,农民真就有绝对的信心做到“基本收益的风险保底”——多样化的种养殖,即使遇到再频繁的自然灾害的风险,种养殖混搭的“家庭生产结构中”,总有几样是可以成功的。而且,一旦形成规模并跨越空间地域的界限,这种风险将会变得越来越小。

这就是我们选择的“打破”和“重建”的路径,目标就是“重建农业乃至饮食市场健康新秩序”。

我们一直在这样努力,通过“培养消费者预付费生活习惯”(定制-自助特供)继而带动农民“换客户、换市场、换模式、换标准、换思维...

...”直至“农民改变生产习惯”。

2.平台经济

而我们推崇的正是“联合社对称经济平台”——消费联合社对称生产联合社,而且,基于这个平台上的所有人,均统称为“客户”,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农业生态圈”并会在这个平台上慢慢“集结”。

3.粉丝经济

何以兴农用心于写博客十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我们从事什么事业,首要工作无非是“建圈”——建立适应这项事业未来发展需要的“生态人脉圈”。实践证明,何以兴农依靠QQ、博客、微博、微信等等现有的交流方式,广泛而频繁地跟同行们交流探讨,逐渐拥有了较为庞大的粉丝群体,而且其中不乏全息自然农法的欣赏者、跟随者和推动者。

正是因为拥有数量多多的同行粉丝,每天收到的信息量非常大,各种疑问和建议层出不穷,还有大家十分微妙心理动态,无不都在何以兴农这里交汇和碰撞,火花四溅。

这未必不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必然带来的是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及其行为的逐渐端正,而这一切进步可以说应该全部归功于广大粉丝。

从十年前的朱...、牟...、何...到现在持续这项事业过程中所有相识的伙伴及同行,何以兴农事业的人脉还尽在互联网中,并为此倾注了全部的专注和热爱。结合线下的碰撞,何以兴农事业的进步反而看得见、摸得着。何以兴农事业也逐渐在人们眼球和神经的微妙领域高位上运行,那就是,把人们在良好相互影响中形成的精神力量引入可行渠道——这正是《易经》的智慧,我们的“互联网+”的是“人心所向”乃至“良好相互影响”并谨慎地把这种“精神力量的洪流引向可行渠道”……“经营人心”的全部奥妙无非于此,即所谓的“粉丝经济时代”,在我们这里得到了较为完美的验证。

4.电商(营销)

对于互联网+的大趋势来袭,我们的选择是编著出版《全息自然农法实践》,称之为“以书会友”,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渠道的销售,可以便捷的获取客户资源:生产者、消费者、投资人、合伙人...

...事实证明,大家读书、提问,如见其人,价值观是否吻合、理念是否同步,交流中一目了然,一见钟情者更是不计其数。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得非常正确——莫名其妙的善缘还真实连绵不断,极大了推动了何以兴农事业的稳步成长。

而何以兴农长期自信的正是这一点:该来的早晚会来。如果机缘未到?那就是因为自己的准备还远远不够(都是我的错)...

...在运动中成长,在长期不懈的积极准备中,随时迎接突如其来的“意外惊喜”(随缘)——这就是这些年何以兴农为何总是偏好“饮啄随缘”的真实写照,我们的全部淡定和从容均源于我们对“互联网+”的用心理解。

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天天有惊喜”、“把免费模式用到极致”。为此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实践即调研,例如,结伴其它团购搭配“买蚂蚁送大象”(买部车送N百亩森林)连自己畅想起来都觉得可以好得无法收拾,而且甚至想过哪天我们真“发疯”起来,有可能把“流量“也一次性购买了拿去送人。

其实,在我们未来想要的这个“新社群”里,团结的力量十分显然,种种意外的惊喜自然会“连绵不断”(在《绿十字农道乡建何以兴农工作室简历》中,不难看到诸多意外惊喜的善缘,而且还均莫名其妙、堪称农业传奇)。

事实上何以兴农一直在努力,只为完成必要的“累积”(修炼内功)。

而且,无论什么市场,最后的落脚点无非是“教育”、“说服”,所以,我们的第二本书专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而设计,《农民创业攻略-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指南》已经基本完稿并已经转交到编辑手中筹备出版。

而大多农副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若跟电商要求标配(对称)起来,目前看来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得先完成其它各方面的必要“备力”。

5.空间及产业边界

其实我们早就“面向北上广、展望地球村”了... ...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放眼开来并没有给自己留下边界。

而且,我们长期推崇的“双向惠民”(饮食共产主义),目的正是逐渐拿我们的饮食产品来实行免费,以此结伴庞大的用户群,再跨界到其它生产生活资源供应领域中去“联合采购(团购)”。

如此一来,我们的边界在哪?

在这“一望无际”的“新社群”天空下,我们也还真没有发现。

6.体验经济时代

我们一直强调“引导性投资”——生产体验的样板基地、目标销售城市近郊的客户体验基地、社区的健康生活体验会馆(有田驿站),投资的还都只是“体验”,而不是生产(把生产还给最能胜任的农民去),都只为“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协同大家赚”。预计后期我们可能连这点点投资需求的必要也很快免去了。

7.大数据

在这一方面,农产品的是有数据都只能源于“水土+人力”,这个数据是不难提取并且是可以提前寻求“对称”的(数据库精准营销、农业敏捷供应链),而且,我们大多精力基本上都用在这里了(简称“建立‘活’的产品库存”)。

8.云高速(超速度)

信息交换的速度(云高速)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但我们敬畏的且是“口碑的速度”,所以,我们十分谨慎,貌似“游而不击”,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方方面面的资源缺一不可,只要是还有“一个点”没有到位,我们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这里还有一个新的机遇,那就是“交通的变局”也十分迅猛,物质交换也同样在加快“提速”... ...

9.分享

我们长期一来的主张正是“分享未来”,而且起源很早很早。

2006年前后,我们借用了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的那句:“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在博客中发起了“快乐老家网络大结义”暨“给生命再挖一口井”的“众创”活动,本来只需要两千元的商标注册费用,谁知不几天就募集到了数万资金,被知情人士称之为“众筹”的先驱者之一。

其实,何以兴农也一直在纳闷:那个时候,老何啥也不是,仅有一番对于农业的热情和执着,哪来的这等信用?互不相识的人们为什么胆敢抢着给我们打款呢?!还差点让老何“被”加罪“非法集资”了呢。

10.信用机制

由客户参与的“第三方质量督导、信用担保乃至交易结算”诚信机制,近期将会从北京闪亮推出... ...

责任编辑:朱雪娜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