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下的困惑 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4-03-05 10:43:54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经济迎来大拐点,深化改革箭在弦上。迷局暗潮汹涌,该如何抢占先机?

《拐点下的困惑》 陶冬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自从加入投行,我专注研究中国经济已有18 年了,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困惑。困惑源自对经济不确定性的焦虑,源自对显而易见风险的不安,源自对经济转型原地踏步的挫败感,源自对结构性改革的期待。

旧的出口拉动、房地产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新的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尚未成型,“增长难”这个这一代人并不熟悉的环境,像一座大山横亘在政府、企业家、消费者面前。为了维持就业水平和社会安定,政府听任地方债务、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泡沫的壮大。增长稳住了,但是潘多拉的盒子也由此打开了。在五年前的金融海啸中,中国是一个无辜受害者,不过如果下一个金融危机真的爆发,那就是我们自找的。所幸的是,离定时炸弹爆炸还有时间,我们愿不愿意正视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将决定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走向。

自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大约每隔十年,中国会有一次大的体制上的异变。农村改革、经济特区、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这些结构性突破带来了生产力的跃进,让经济站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然而在过去的十年,结构性改革消失了,代之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丁式的宏观调整,而且许多措施根本是反市场的。其结果是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出口企业凋零了,国营企业通过垄断赚取利润。但是垄断并没有带来许多生产力的改善,经济逐渐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创造性。这些内部经济中出现的结构性下滑一度被全球金融海啸所掩盖,直到最近人们才发现

民营投资消失了,政府唯有通过财政刺激、货币扩张来“制造”增长。但是这些增长的质量不高,后遗症不小,而且拉动经济所需的政策成本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目前遭遇的另一个尴尬是,三年前我们号称中国需求拉动全球复苏,今天其他国家开始复苏了,美国就要退出QE(量化宽松)了,我们却进入了周期性下滑。

房地产,是所有中国人所关心的话题。有房族在问要不要再买,还是卖出;无房族在问要不要追,还是等一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太贵,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已经超过了东京的水平,而我们的收入比东京差一大截。三线城市房价不算太贵,但是比起当地的收入却不便宜,而且库存量惊人,“鬼城”不少。常识告诉我们中国的房价已进入高危区了,可是开发商和部分专家却说“还有十年牛市”,连2012 年大力打压楼市的政府也不出声了,更麻烦的是,中国那些财富载体中,好像只有房地产是跑赢通胀的。银行储蓄利率太低,钱放在银行里只会被通胀缩水,理财产品百花争艳,

可是那些钱最后去了哪里,能不能收回来,谁也说不清楚。

在2013 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60 条改革方案被推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全面、最具雄心的改革,笔者为之喝彩。但是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细节,取决于执行,取决于能否冲破利益的藩篱。笔者相信,哪怕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中只有一半得以贯彻,五年后的中国会和今天大不相同。

美国经济好像好了一点,可是财政悬崖已经逼近。伯南克明明说要退出QE 的,临门一脚的时候却退缩了,美联储这个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欧洲财政上改革不大,不过经济好像复苏了,投机者不再炒作了,欧元怎么不知

不觉间变成强势货币了,欧洲央行甚至要放松银根来抑制汇率过度升值。安倍搞出个疯狂的安倍经济学,日元急贬,股市飙升,这套把戏对经济到底管不管用?新兴市场过去欣欣向荣的,但最近突然货币狂贬危机四伏,新兴市场会不会出事?这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最后,一旦美联储开始退出,接着欧洲也收水,全球的流动性何去何从?对市场有何影响?对中国有何影响?

笔者手中没有水晶球,但试图在本书中对上面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解答。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经济,隐隐约约的变局正在产生中,你准备好了吗?

这本书中的文章,几乎全部是在飞机上写的,是在别人看电视或睡觉时创作出来的。写作激情产生于飞机起落架收起与放下之间的短暂宁静之中,文字演绎跳跃在小桌板的方寸空间之上,引擎声乃上佳的写作音乐,舷窗外的星月便是我的红袖添香。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