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安食讯网 > 总站 > 网络评选

中国当代书法家刘健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15-03-13 11:16:29 | 进入和平论坛 来源:艺术家传播平台

刘 健 1963年生,山东德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荣宝斋签约书法家青岛理工大学教授作品入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等国内外书法大展。参加一至四届“全国百名著名书法家邀请展”、鲁韩墨缘——中韩书法名家交流展、中日书法展、中国书法3+3新加坡展、中国书法3+3迪拜展、中国书法3+3潍坊展、中国书法3+3俄罗斯展、书道三人行——北京荣宝斋书法展、书道三人行——青州书法展。应邀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迪拜、俄罗斯等进行书法交流活动。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主编《书法教程》等书,出版有《刘健书法作品集》、《刘健书法2009》、《刘健书法2010》、《刘健书法2011》、《刘健书法2012》、《刘健书法2013》、《刘健书法2014》、《心灵的逍遥——刘健现代汉字艺术》、《心灵的徜徉——刘健扇面书法艺术》等。作品参加国内外多家拍卖公司拍卖,被国内外文博单位及相关机构收藏。

刘健是学理工出身,身份是理工大学教授,但骨子里对书法的热爱却从少年一直伴随着他到中年生涯,以至书法最终成为他的事业——立身扬名,而理工则成为他的职业。作为有头脑有追求的书家,在青岛书坛沉闷期,刘健与郭强、刘咏、宋文京等组织的六月书会,以其新锐和对当代书法审美思潮的敏锐感应,打破了青岛书坛的保守状态,一时风云际会,引发了青岛书坛中青年书法创作的篷勃高潮,并迅速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青年书法家创作队伍。刘健也一跃成为青岛书坛中青年代表书家。可以说,书法成了刘健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巅峰状态。

刘健性格爽健,但心性淡雅,具有文人气质,书如其人,这也影响到他的书法审美定向与选择。他服膺帖学,并一直固守帖学。其间虽有过困惑与起伏,但却始终坚持在帖学领域的不懈探索。早年,他的帖学曾颇受时风影响,过于强调对形质的追逐,在笔法与气韵上与传统帖学距离较远。近些年,他远离时风,回归二王经典,从笔法与气韵上,力求接近帖学正脉,逐渐形成雅逸、率真的个性化书风。

从帖学本源而言,帖学的核心旨趣在于文人化,由此,雅与韵便构成帖学的审美价值皈依。雅与韵属精神层面,关涉到的是书法形上价值。它无迹可求,是书家内在精神表现。反映到书法上,便构成书法的意境神彩,所以在南朝时期,书论家尤为强调神采为上,到唐代更形成张怀瓘:不见字形,惟见神采的“神采论”,并由此形成帖学的文人化审美传统。除审美本体论外,帖学的另一主体价值便是笔法。可以说舍笔法便无帖学,帖学笔法代表了本土书法的最高价值。但自清代颠覆帖学以来,笔法被形质追求所取代,笔法少人问津,甚至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而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以笔法著称的书家如白蕉还不如民间书法受推崇,从而“无法”成为当代某一特殊阶段的主体特征。近些年,随着当代书法的经典转向,二王帖学回归书法话语中心,笔法问题开始受到书坛普遍重视,二王书风取代民间书风成为新的主流书风,这可视为对当代书法非经典传统倾向的反拔。

刘健对帖学的研悟,应该说是在当代书法流变的整体背景上展开的,他始终在古与今之间寻求一种创作张力,努力追寻孙过庭“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审美境地。他在不断摒弃新、奇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书法的时代审美感性,而在极力追寻古典帖学精奥时,又力戒陷于泥古的窠臼。这使他当下的帖学创作处于一种较佳的状态。他的作品线条绵密而不乏飘逸,精神外耀而内骨尤存,其创作已超越了纯技法表现,而具有了较高的精神内蕴。

刘健在二十余年的书法创作中,始终固守书法的传统追求,即以传统帖学为主导,强化书法的书卷气。因而,不论其书如何预流时潮,求其新变,皆未同其今弊,从而保持着清明的理性。他的帖学创作奠基二王,又融以宋人意趣,笔法爽劲自然,开合有度,在自由书写中传递出文人气韵。帖学贵士气,贵出乎逸韵风骨的郁郁芊芊的道德文章之气。董其昌在书法即倡为士气,而忌俗气,江湖气、兵气、匪气。作为长期供职高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志的刘健,自然不乏对书法文人化的追求。近年来,他在不断深化帖学创作的同时,不断拓化自身创作。在大篆与“现代书法”,趋古趋今两个跨度极大的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不俗实绩。他的大篆创作出入古法,浑穆有致,持正内守,有鲜明的创作追求与个性。当代大篆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味求其激变的趋势,如“法”、“意”之间结合有度,则尚不乏意趣,而如“法”、“意”乖离,则支离破碎,殊不堪观。刘健作篆力求古意,不慕新巧,跳出时风之外。篆书的古典性质,使其尤重朴厚之致,如礼之重器,须具庙堂大气,不拘为小数。刘健作篆走的是古朴一路,求深穆内蕴,如朴玉浑金,精意内耀,自有不同凡格出。当代写意篆风积弊渐显之后,求古意、求自然,浑穆之趣渐成主潮,如黄虹篆书为当代篆书家所青睐、宗法便说明了这一问题。

刘健在“现代书法”创作探索上也别具面目。他的“现代书法”立足汉字本体,不走颠覆汉字本体之路,而是适度夸张,强化单字结构的造型性,赋予每个字以势与感性之张力结构,同时,强化书写性,在自由书写中完成造型性,这就是刘健“现代书法”独特之处。此外,其“现代书法”不依赖墨象的营构,而是纯化线条,依据汉字美学因素,因势利导提纯结构,也是刘健“现代书法”的又一特色。刘健正值创作盛年,其创作显出多方面综合能力和高度,假以时日,他的创作必将在整合与深化两个方面臻于新的阶境。

我与当今许多六十年代书家一样,对于书法艺术的爱好与学习始于八十年代初。随着全国“书法热”的兴起和各种展览赛事的此起彼伏,我不由自主地被“卷”进了这股潮流中,同一大批中青年书法家劈涛斩浪于书海墨潮里,成了勇敢的弄潮者。这种特点决定了我们这批人缺少对经典碑帖顶礼膜拜的那份虔诚,却直接从当代管领风骚者那里获得了更多如何看待传统的启示。也正因为如此,我一开始学习书法就十分关注书法艺术作为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当代生存状态,在学习和创作中始终被流荡激越的时代风尚所牵引。我没有把着力点和兴趣只停留在经典技法技巧的操作把握和临习上,而是很快就转入了对自我创造的实践上。三十年来,读书、思考、挥写,不断体会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人说:书法、抒也。抒其情,抒其志,抒其神,抒其韵。书法艺术是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采、气质、神韵的艺术样式,这就是我理解书法艺术的妙处所在吧。

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风格就是个性化的体现,这个风格应该是书法家长期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中领悟的。如果说我在师承中融铸了哪些家数,我想很难说清楚。我学过钟繇及二王、怀素、孙过庭、宋四家以及明清诸家我均择需而学。近几年又接受了许多墓志以及民间书法的东西,从当代诸位大家以及现代书法中汲取营养。我想一个人的作品毕竟是时代的产物,所以我的作品中具有时代气息是不可避免的,应该说是不可少的。在我的作品中传统的成分是对古人线条律动的理解,而现代的新鲜的东西是对当代整体文化氛围浸淫下表现出来有趣有味的东西。贾平凹先生曾经说过,宁肯与有趣的“坏人”交往,不愿与无趣的“好人”相呆。我想这就是形成我现在书法风格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当然书法艺术创作是对自身的考验,也是对历史的挑战。我的书法艺术之路还很远,这种困惑、痛苦和汗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创作中的激情、冲动、快乐、喜悦也是常人难以体会的。正是这种艰难性、超越性,我选择了书法,我选择了挑战,让我在书法艺术的长廊中流连忘返吧。






责任编辑:朱雪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培训网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